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空间数据的基本要求、数据内容、几何表达、属性结构、精度要求及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不动产登记空间数据的生产、管理、共享与应用。
Title:Real Estate Registration Spatial Data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7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2124-2024不动产登记空间数据规范》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统一不动产登记中的空间数据管理要求。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数据分类与编码
该规范明确将不动产空间数据分为地籍区、地籍子区、宗地、界址点等类别,并给出了唯一的编码规则。例如,地籍区的编码采用六位数字表示,前两位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中间两位为乡镇级行政区划代码,后两位为地籍区顺序号。这种编码方式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数据采集精度
对于界址点的采集精度,规范要求使用全站仪或RTK等高精度设备进行测量,平面位置中误差不超过±5厘米,高程中误差不超过±10厘米。这一规定确保了不动产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权属确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数据格式与存储
规范指出,不动产登记空间数据应以SHP文件格式存储,并采用WGS84坐标系。同时要求所有数据必须附带XML格式的元数据文件,包含数据来源、采集时间、责任人等信息。这样的存储方式便于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同时也符合国际标准。
数据更新机制
为了保持数据的时效性,规范提出了定期更新制度。具体而言,对于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信息,每年至少更新一次;而对于宗地和界址点的数据,则在发生权属变更时立即更新。此外,还要求建立数据更新日志,记录每次更新的具体内容及原因。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36T 2124-2024不动产登记空间数据规范》从数据分类、采集、存储到更新等多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为江西省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