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窟寺开放管理的基本要求、文物保护措施、游客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估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石窟寺的开放管理和保护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Grotto Temples Ope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193-2024石窟寺开放管理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石窟寺开放管理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开放条件与准备
标准规定,石窟寺对外开放前需完成文物本体保护、安防设施、消防设施和游客服务设施的建设,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这意味着在开放之前,必须确保石窟寺的安全性和可参观性,包括对文物本身的保护措施到位,以及必要的安全防范和技术支持系统完善。
二、开放范围与内容
明确了开放区域应以不影响文物安全为原则确定,并根据石窟寺的价值、保存状况等因素合理设定开放内容。这要求管理者要充分考虑石窟寺的具体情况,在保证文物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开放区域和展示项目。
三、游客管理
标准提出要建立游客预约制度,控制日接待量不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80%,并实行分时段预约游览。同时强调了对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便利服务的要求。这些措施旨在平衡文物保护与公众需求之间的关系,确保既能满足人们了解文化遗产的需求,又不会对文物造成过度压力。
四、环境控制
对于石窟寺内部环境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温度湿度控制、光照强度限制等,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石窟寺造成的潜在危害。此外还特别提到要防止霉菌滋生等问题发生,这对于长期保存石质文物至关重要。
五、应急管理
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情况下的应对方案。并且要求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这一部分突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力求将可能发生的意外降到最低限度。
六、监测评估
规定应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定期对石窟寺的状态进行检测评估,并记录相关数据形成档案资料。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以上就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款较为详细的解释说明,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