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肉牛饲养中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饲料配制、繁殖管理、疾病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从事肉牛养殖的企业、合作社及个体养殖户对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eef Cattle Breeding - Part 2: Breeding Cow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01T 65.2-2024肉牛饲养技术规范 第2部分:能繁母牛》是一项专门针对能繁母牛饲养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饲养技术,提高能繁母牛的繁殖性能和健康状况。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饲料与营养
标准要求提供均衡的营养供给,确保能繁母牛在不同生理阶段都能获得适宜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特别强调了对钙磷比例的控制,建议维持在1.2:1至1.5:1之间,以满足骨骼发育及胎儿生长的需求。
2. 环境条件
对于能繁母牛的生活环境提出了严格要求,包括适宜的温度范围(冬季不低于5℃,夏季不高于30℃)、湿度控制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此外,还规定了牛舍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3. 健康管理
强调了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包括体重监测、体况评分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接种。对于发现异常情况时,需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避免病情扩散影响整个群体。
4. 繁殖管理
提供了详细的繁殖管理指南,如初次配种年龄一般为18个月左右,产犊间隔不宜超过12个月等。同时指出,在发情期要密切观察母牛行为变化,合理安排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时间,提高受胎率。
5. 记录与档案建立
明确指出需要建立健全的养殖档案制度,详细记录每头能繁母牛的基本信息、生产性能、健康状况等内容。这不仅有助于追踪个体成长轨迹,也为后续选育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6. 应急处理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如极端天气、疫病爆发等),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求事先做好物资储备,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作出反应。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主要框架和核心要点,希望可以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