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慧界桩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建设要求及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智慧界桩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与验收。
Title:Technical a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Smart Boundary Pile System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358-2024《智慧界桩系统技术与工程建设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智慧界桩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安全要求以及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技术内容。以下对一些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总体要求部分,标准明确智慧界桩系统应具备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特点,能够实现对边界区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先进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的原则,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其次关于功能要求,标准指出智慧界桩需要具备定位导航、信息采集、数据传输、报警提示等功能。具体而言,定位导航功能要求界桩能准确记录自身位置并提供导航服务;信息采集功能需支持多种传感器的数据收集;数据传输则强调了无线通信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报警提示功能旨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
再者,在性能指标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参数限制。例如,定位精度不得低于1米,电池续航时间不少于一年,防护等级达到IP67标准等。这些指标不仅保障了设备的基本工作效能,还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的环境因素。
安全要求是整个标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准要求智慧界桩必须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规定,并采取加密措施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隐私安全。此外,还应具备防雷击、防水浸、防腐蚀等多重保护机制,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户外环境。
对于工程设计与施工环节,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合理布局界桩点位,保证覆盖范围全面且无死角。施工过程中则需要注意安装牢固性、线路连接正确性以及调试工作的完整性,确保每台设备都能正常投入使用。
最后,在项目验收时,除了检查硬件设施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外,还需验证软件平台的功能完整性及其操作界面友好度。只有当所有测试结果均达标后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总之,《智慧界桩系统技术与工程建设规范》为湖北省内智慧界桩项目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