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精育苗的场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苗期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黄精的育苗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lygonatum Production - Part 1: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997.1-2024 中药材黄精生产技术规程 第1部分:育苗技术》规定了黄精的育苗技术要求,以下为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在育苗场地选择方面,文件指出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壤土为佳。这主要是因为黄精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同时避免积水导致烂种烂苗现象的发生。
关于整地作畦,要求深耕细耙,施足基肥。具体做法是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作为基肥。然后按照宽1.2米、高20厘米的标准作畦,畦间距30厘米。这样可以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根系发育。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包括精选、消毒和催芽。精选要求剔除病虫害种子、瘪粒种子,选用饱满健康种子;消毒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小时;催芽则是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置于20-25℃条件下保湿催芽至露白。这些措施能有效提高种子活力和发芽率。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行距20厘米,覆土厚度1-1.5厘米。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5克。幼苗出土后要及时揭去覆盖物并间苗,当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按株距10厘米定苗。
田间管理方面,重点强调了水分管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要做到适时适量灌溉,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之间;施肥则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在苗期追施氮肥促进生长,在旺盛生长期增施磷钾肥增强抗性;病虫害防治应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环节的把控,能够显著提升黄精育苗的成功率和质量,为后续的大田移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