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类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的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应对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标本的处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mergency Response to Infectious Disease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 Part 8: Sample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972.8-2024《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第8部分:标本的采集、保存》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涉及的标本采集与保存提供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本采集前准备
标准指出,在进行标本采集之前,必须确保所有参与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并熟悉操作流程和安全防护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装备(PPE)的正确使用方法、无菌操作技术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策略。此外,还应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材料,如采样工具、运输容器及记录表格等,确保一切处于良好状态以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的工作延误或污染风险增加。
标本类型与采集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标本类型至关重要。例如,呼吸道感染通常需要采集鼻咽拭子;肠道疾病则可能需要粪便样本;而血液传播性疾病则需抽取静脉血样。每种标本都有其特定的最佳采集时间点,例如急性期早期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指南执行,同时注意避免样本间的交叉污染。
标本保存条件
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医学标本而言,适当的保存温度对其稳定性和后续分析结果准确性有着决定性影响。标准明确要求某些病毒类标本应在-70℃以下冷冻保存;细菌类标本则可以冷藏于4℃环境中;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立即送检的重要样本,则建议采用液氮或其他低温冷冻方式暂存直至送至实验室处理完毕为止。另外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在整个保存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任何形式的泄露发生。
安全管理措施
鉴于标本采集工作涉及到潜在高危因素,本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实施严格的消毒程序以及妥善处置废弃物品等方面内容。只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防控手段才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概率并保护工作人员健康权益不受侵害。
以上就是关于DB32/T 4972.8-2024《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规范 第8部分:标本的采集、保存》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在实践中做到科学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