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文物建筑火灾防控的基本要求、风险评估、防火措施、消防设施、日常管理及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文物建筑的火灾防控工作,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
Title:Cultural Relics Building Fi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文物建筑火灾防控规范DB32/T 4971-2024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保护文物建筑免受火灾危害。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
1. 防火分区与布局:规范要求文物建筑应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确保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疏散通道和灭火设施。例如,对于大型古建筑群,应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防火隔离带,并在每个独立院落内配备消防栓。
2. 电气线路与设备安全:所有电气线路必须采用阻燃材料敷设,避免使用裸露电线。此外,规范强调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禁止超负荷运行,特别是在节日或重大活动期间需增加巡查频次。
3. 消防设施配置:文物建筑内必须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烟雾报警器等现代化消防装置。同时,还应储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及沙袋等传统灭火工具,以应对初期火情。
4. 人员培训与演练:管理人员需接受专业消防安全培训,熟悉各类消防器材的操作方法。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消防应急演练,提高整体应急处置能力。
5. 日常维护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对每次维修保养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定期清理屋顶瓦片缝隙中的枯枝落叶,防止因自然原因引发火灾。
6. 特殊环境下的防护措施:针对木质结构为主的文物建筑,在春秋两季干燥时节要特别注意控制室内湿度,防止木材过于干燥而易燃。同时加强周边植被管理,保持一定距离的绿化带。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降低文物建筑发生火灾的风险,保障文化遗产的安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