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的定额要求、储备原则、物资种类及数量确定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及其相关部门进行防汛抗旱物资储备的规划、管理和实施。
Title:Specification for Flood and Drought Control Material Reserve Quota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957-2024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定额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全省范围内防汛抗旱物资的储备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以及相关单位开展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工作。明确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标准在特定区域内的有效实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执行偏差。
2. 术语和定义
- 防汛抗旱物资:用于预防、减轻和消除洪水及干旱灾害影响的各种物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抢险物料、救生器材、排水设备等。
- 储备定额:为满足特定条件下防汛抗旱需求而规定的各类物资最低库存量标准。准确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正确执行标准至关重要。
3. 物资分类与编码
标准将防汛抗旱物资分为七大类,并赋予唯一编码。例如,第一类为抢险物料,第二类为救生器材等。这种分类方法便于物资管理和统计分析,同时也提高了应急响应效率。
4. 储备方式
提出集中储备与分散储备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储备主要由省级或市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而分散储备则要求县乡级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关键物资的安全存放,又兼顾了基层的实际需要。
5. 储备定额确定依据
储备定额应综合考虑历史灾情数据、地理环境特点、人口分布状况等因素。例如,在平原地区可能更侧重于排水泵的数量;而在山区则需增加防护网等装备。科学合理的定额设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物资效能。
6. 检查与维护
规定每季度至少一次对所有储备物资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强调定期保养的重要性,如对发电机进行试运行测试,更换老化部件等措施,以保障关键时刻物资可用。
7. 信息化管理要求
推动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物资信息录入、查询、更新等功能一体化操作。这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便于各级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DB32/T 4957-2024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定额规范》从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且高效的物资管理体系框架。它不仅是江苏省防汛抗旱工作的技术指南,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