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栽培场地准备、培养料配方与堆制发酵、播种与发菌管理、覆土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贮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大球盖菇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leurotus eryng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950-2024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大球盖菇栽培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制到栽培管理等多个环节对大球盖菇的种植进行了系统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大球盖菇品种。具体来说,种植户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合的菌种,确保其具有较强的耐寒、耐热以及抗病虫害能力。此外,还需注意定期更新菌种以保持其活力与稳定性。
对于培养料的准备,标准强调了原料来源的重要性。建议使用新鲜无霉变的秸秆如稻草、玉米芯等作为主要基质,并配合适量的粪肥或饼肥来提高养分含量。同时,在混合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分比例,一般保持在60%-65%之间,过湿会导致缺氧影响菌丝生长,而过干则不利于保湿。
关于栽培场地的选择,标准指出应优先考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如果是在田间地头进行露天栽培,则需提前做好地面平整工作并铺设防潮膜;若采用温室大棚模式,则要保证良好的通风透气性能。另外,为了便于管理和采收,建议合理规划行距株距,通常每平方米可布置10-15个菌袋。
在播种后至出菇期间,温度调控至关重要。标准推荐白天维持在20℃左右,夜间不低于15℃,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子实体形成。湿度方面,则需要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可通过喷雾装置适时补充水分。光照强度不宜过高,散射光即可满足需求。
此外,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标准提倡采取物理方法如设置纱网阻挡飞虫进入,化学药剂使用时必须遵循安全间隔期原则,并尽量减少残留量。一旦发现感染迹象,应及时清除受侵染部位并消毒处理周围区域。
最后,在收获阶段,当伞盖完全展开但尚未开裂时为最佳时机。采摘时用手握住柄部轻轻拔起,避免损伤根部组织。收获后的鲜菇要及时冷藏保鲜或者加工处理,以延长货架期并提升商品价值。
综上所述,《DB32/T 4950-2024大球盖菇栽培技术规程》为科学规范地开展大球盖菇种植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依据。种植者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执行,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