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平菇集约化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设施设备、菌种要求、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平菇的集约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nsive Production of Oyster Mushroom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07T 520-2024平菇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河南省新乡市发布的关于平菇集约化生产的规范性文件。该规程从品种选择、栽培设施与设备、生产管理、采收及采后处理等方面对平菇的集约化生产进行了全面规定。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品种选择
规程指出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且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如“九洲3号”、“金丰一号”等,这些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并且在不同季节均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选择时需注意种子质量,确保其纯度和活力符合国家标准。
二、栽培设施与设备
规程强调了栽培环境的重要性,要求建设标准化的菇房或大棚,配备通风换气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以及光照调节装置。同时,还应设置排水沟渠以防止积水造成污染。此外,还应准备必要的工具如喷雾器、手推车等,以便于日常管理和操作。
三、生产管理
1. 菌种制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制备母种和平菇原种,保证接种成功率。
2. 培养基配制:根据不同生育期调整配方比例,常用玉米芯、棉籽壳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石膏粉作为辅料。
3. 发菌期管理:控制温度在20℃~25℃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5%左右,避免强光直射。
4. 出菇期管理:当菌丝长满培养料后,逐渐降低温度至12℃~18℃,增加空气湿度至90%以上,并适当给予散射光刺激。
四、采收及采后处理
规程建议当平菇子实体展开至七八成时即可采收,此时风味最佳。采收时使用锋利干净的小刀贴近基部割除,切勿损伤周围未成熟的菇体。采收后的鲜菇应及时进行预冷处理,然后分级包装入库冷藏,储存温度控制在0℃~2℃范围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以延长保鲜期。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4107T 520-2024平菇集约化生产技术规程》为从事平菇种植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