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堤生态性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评价报告编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已建或在建海堤的生态性评价。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cological Evaluation of Sea Dik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96-2024海堤生态性评价技术导则》是由浙江省发布的关于海堤生态性评价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海堤”、“生态性评价”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海堤”是指为抵御海洋水动力作用而修建的构筑物,而“生态性评价”则是指对海堤建设过程中及其建成后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估。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二、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提出了包括生物多样性、栖息地功能、水文条件、景观影响四个一级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物多样性指标要求考虑物种丰富度、种群密度等因素;栖息地功能指标关注海堤结构对海洋生物生存空间的影响;水文条件指标涉及水流速度、盐度变化等;景观影响指标则评估海堤外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性。这一指标体系全面涵盖了海堤可能产生的生态效应。
三、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部分,标准推荐了现场调查法、遥感监测法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生物多样性评价,建议采用样方调查法确定物种组成;对于栖息地功能评价,则可以通过设置人工鱼礁等方式模拟自然栖息地条件。此外,还强调了长期跟踪观测的重要性,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四、评价流程
标准规定了从资料收集到最终报告编制完整的评价流程。首先需要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如地形图、历史照片等,接着开展实地勘察工作,然后按照前述指标体系逐一打分并汇总得分,最后撰写详细的评价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环节都应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妥善保存原始记录备查。
五、结果应用
评价结果应当用于指导实际工程实践。如果发现某项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则应及时调整设计方案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同时,也鼓励将优秀案例总结提炼成经验教训供其他项目参考借鉴。
总之,《DB33/T 1396-2024海堤生态性评价技术导则》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海堤生态性评价框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应当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