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牧养殖物联网应用与数据管理中环境监控的技术要求、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环境监控的畜牧养殖场及相关机构。
Title:Application and Data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IoT in Livestock Farming - Part 5: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776.5-2024《畜牧养殖物联网应用与数据管理规范 第5部分:环境监控》是一项专门针对畜牧养殖环境中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数据管理的规范。这一标准主要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手段提升养殖效率和动物福利。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几个关键术语:
- 环境监控系统: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网络及监控平台组成,用于实时监测并记录养殖场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
- 阈值设定:根据特定养殖种类的需求预先确定的环境指标上限或下限值,当实际测量值超出此范围时触发警报机制。
技术要求
# 传感器性能
- 精度:所有类型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得超过±5%,确保数据准确性。
- 响应时间:从环境变化到传感器输出稳定信号的时间间隔应小于30秒,以保证及时响应。
- 使用寿命:建议选用至少可连续工作两年以上的工业级产品。
# 数据传输
- 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LoRaWAN、NB-IoT)实现远距离低功耗的数据传输。
- 每个节点设备需具备独立供电功能,并支持断电后自动恢复连接的能力。
安装与维护
- 在安装前应对现场进行全面勘察,选择合适位置布设传感器,避免阳光直射或强电磁干扰区域。
-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包括清洁镜头、校准仪器以及更换电池等操作。
数据处理与分析
- 收集到的数据应经过清洗去噪处理后再入库保存。
- 建立基于历史数据的趋势预测模型,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 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并记录相关事件详情以便追溯。
安全保障措施
- 所有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都必须加密存储,并限制访问权限。
- 防止非法入侵,采用双因素认证登录系统保护网络安全。
- 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上是对DB50/T 1776.5-2024中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这项标准不仅规定了硬件设施的技术指标,还强调了软件层面的操作流程,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畜牧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