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繁殖的术语和定义、亲鱼选择与培育、催产技术、孵化管理及鱼苗培育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口黑鲈的人工繁殖及相关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production of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755-2024《大口黑鲈繁殖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大口黑鲈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
标准中明确指出亲鱼选择应注重个体健康状况、体型特征及性成熟程度。具体要求为:雌鱼体长需达到30cm以上,体重不低于600g;雄鱼体长需达到25cm以上,体重不低于400g。同时强调亲鱼来源应来自无疫病区域,并定期进行疾病检测。
二、繁殖环境条件
关于繁殖池塘的设计,标准规定面积应在0.5-1亩之间,水深控制在1.5-2米范围内。池塘底部需平整且有一定的淤泥厚度以利于亲鱼产卵。水质管理方面,要求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pH值保持在7.0-8.5之间,氨氮浓度不超过0.2mg/L。
三、繁殖季节与时段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适宜的繁殖期。通常情况下,春季水温回升至18℃以上时即可开始人工催产。催产前一周需将亲鱼转入准备好的产卵池中适应新环境,并投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促进性腺发育。
四、人工授精操作步骤
人工授精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等药物诱发排卵反射;然后采集新鲜成熟的卵子与精子混合搅拌均匀后静置片刻使受精完成;最后将受精卵均匀撒布于预先铺设好尼龙网片或塑料薄膜制成的人工巢上。整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五、孵化管理措施
刚孵化出膜的小苗对外界环境极其敏感,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孵化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维持恒定的水流速度防止粘连死亡;定时更换清洁水源保证氧气供应充足;密切观察仔鱼活动状态及时调整饲养密度等。
六、幼苗培育要点
当仔鱼完全吸收完卵黄囊后即可转入育苗池继续培养。此阶段重点在于提供均衡营养丰富的饵料如轮虫、小型枝角类等,并逐步过渡到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此外还需注意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