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管理措施、环境卫生、消毒隔离、手卫生、医务人员管理及培训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各级医疗机构中设有母婴同室病区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Title:Maternal and Child Room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on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718-2024《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母婴同室病区的感染防控标准。这项标准在保障母婴健康、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要求病区内应设立独立区域作为母婴同室区,并且该区域需与其他医疗功能区相对隔离。这不仅有助于防止交叉感染,还能为母婴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此外,规定了母婴同室区内的空气质量和温湿度控制指标,例如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至26℃之间,相对湿度应在40%到60%范围内。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菌滋生,确保母婴生活环境的安全性。
其次,在人员管理方面,标准强调所有进入母婴同室区的工作人员及探视者都必须经过手卫生处理并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同时,还要求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于感染防控知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通过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持续教育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因素带来的感染隐患。
再者,关于设备设施的管理,标准指出所有接触新生儿的器具如奶瓶、毛巾等均需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婴儿床则需要每日清洁消毒至少一次以上。对于母乳喂养过程中使用的吸乳器及相关配件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即每次使用后均需彻底清洗并高温蒸汽灭菌。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旨在从源头上切断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
另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特殊情况下(如发生疑似或确诊病例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它要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但不限于隔离受影响个体、加强环境消毒频率以及暂停非必要访客接待等内容。这种快速响应机制能够在第一时间遏制潜在风险扩散,保护其他未受感染者的安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标准鼓励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定期采集样本检测空气质量、表面微生物数量等方式来评估各项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一旦发现问题,则应及时调整策略直至达到预期效果为止。这样动态调整的过程有助于不断完善现有的防控体系,使之更加贴合实际需求。
总之,《母婴同室病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通过多方面的严格要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框架,旨在创造一个既温馨又安全的母婴同室环境。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此标准,共同守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