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鸭屠宰加工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卫生控制及产品贮存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鸭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操作及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Duck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 Ope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826-2025《鸭屠宰加工操作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鸭屠宰加工的操作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原料验收
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对采购的活鸭进行严格检验。重点检查活鸭来源是否合法,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残留。对于不合格的活鸭应拒收并做好记录。此条款强调了源头控制的重要性,避免病害鸭或含有违禁物质的鸭进入加工环节。
二、屠宰前管理
在屠宰前需要对活鸭进行静养处理。具体规定为:活鸭入厂后需在符合卫生条件的静养区内停留至少4小时,期间不得喂食但要保证充足饮水。这一措施有助于让活鸭排空肠道内容物,减少后续加工过程中污染的风险。
三、屠宰过程控制
标准对屠宰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放血时要求刀具锋利且一次性使用,确保出血彻底;脱毛温度控制在55℃~60℃之间,时间不超过2分钟,以防止羽毛残留和皮肤损伤;内脏摘取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并按照顺序依次取出,避免交叉污染等。这些细节体现了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四、产品包装与贮存
成品鸭肉制品的包装材料应当无毒无害,符合食品级标准。包装完成后的产品应立即转入冷藏库中保存,温度保持在0℃~4℃范围内。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记录每批产品的生产日期、批次号及流向信息,以便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召回相关批次的产品。
五、环境卫生管理
整个加工车间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定期消毒杀菌。工作人员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并佩戴口罩手套。此外,还应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有效维护,确保排放达标,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污染。
以上是对DB15/T 3826-2025《鸭屠宰加工操作规范》中一些重要条文的深入解析。该标准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执行指南,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量保障,促进了当地鸭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