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要求、权利人及参展方义务、主办方责任、投诉处理机制以及相关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中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Title: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Guidelines - Part 1: Specifications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t Exhibi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886-2024《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 第1部分: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是一部专门针对展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展会组织、参展商管理到现场监管等多个环节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旨在有效预防和处理展会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标准中明确要求展会主办方应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包括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相关工作。例如,第5.1.1条规定展会举办前至少30日,主办方需制定详细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并报备至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这一规定强调了事前防范的重要性,通过提前规划可以避免展会期间可能出现的纠纷。
在参展商管理方面,标准特别强调对参展商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审查。根据第5.2.1条,主办方应在招展时向参展商发放知识产权保护须知,并要求其提交参展项目的知识产权状况说明。同时,第5.2.2条指出,对于可能涉及知识产权争议的商品或服务,主办方应当要求参展商提供权利证明文件或者出具不侵权声明。
标准还注重展会现场的实时监控与快速反应能力。按照第5.3.1条的要求,展会期间应设立知识产权投诉处理点,并保持全天候值守。一旦接到投诉,应在24小时内启动调查程序。此外,第5.3.3条提到,若确认存在侵权行为,应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侵权活动,如要求撤展或封存涉嫌侵权物品等。
对于展会结束后的工作,标准同样给出了具体指引。第5.4.1条规定,展会结束后15日内,主办方需整理汇总整个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备案。这一步骤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举办类似活动积累宝贵资料。
总之,DB23/T 3886-2024通过一系列细致的规定,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仅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