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渔获物在捕捞后至卸船前的船上保鲜技术要求,包括保鲜方法、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海洋捕捞渔船对渔获物的船上保鲜处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n-board Preservation of Fish Cat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9/T 2004-2024渔获物船上保鲜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渔船渔获物保鲜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渔获物在捕捞后至卸货前的保鲜过程进行了系统规范,旨在提高渔获物品质,减少损耗。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海洋捕捞作业中渔获物的船上保鲜操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确保其在海洋捕捞领域发挥指导作用。
二、术语和定义
1. 冷却保鲜:将渔获物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上但接近冰点的低温状态,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活性。
2. 冷冻保鲜:将渔获物温度降低到冻结点以下,使水分结冰,从而延长保存时间。
三、保鲜要求
1. 渔获物冷却保鲜温度应控制在0℃~4℃之间。这一温度区间既能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又可保持鱼体的新鲜度。
2. 冷冻保鲜温度应达到-18℃以下。此温度能够彻底杀死大部分微生物,并有效防止酶促反应。
四、操作流程
1. 渔获物上船后应尽快进行预冷处理。预冷可以迅速降低鱼体温度,减缓新陈代谢速度。
2. 使用冰块或制冷设备进行冷却或冷冻。冰块使用量一般为渔获物重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确保足够的冷却效果。
3. 定期检查冷藏设备运行状况,确保温度稳定。任何温度波动都可能导致渔获物质量下降。
五、记录与管理
1. 建立完整的保鲜记录档案。包括渔获时间、保鲜方法、温度变化等信息。
2. 对冷藏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维护记录也需妥善保存。
六、安全措施
1. 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保鲜技术和安全知识。
2. 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冰块造成伤害。
七、检验方法
1. 使用温度计检测冷藏设备内实际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2. 抽样检测渔获物感官指标(如色泽、气味)和理化指标(如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判断保鲜效果。
八、附录
提供了常用冷却剂配比表以及常见鱼类最佳保鲜温度参考表,方便使用者查阅参考。
以上是该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遵循这些规范不仅能够提升渔获物品质,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