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秸秆还田抗倒伏栽培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的秸秆还田与抗倒伏栽培技术应用。
Title:Rice Straw Returning Field and Lodging Resistance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1T 190-2024 水稻秸秆还田抗倒伏栽培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水稻种植中秸秆还田与抗倒伏栽培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为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水稻产区采用机械方式将水稻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于地表或埋入土壤的栽培模式。
二、术语和定义:
1. 秸秆还田:指将水稻收获后的秸秆通过机械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或翻压到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
2. 抗倒伏栽培:指采取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提高水稻植株的机械强度和抗风能力。
三、栽培技术要点:
1. 施肥管理: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追肥时要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合理安排,避免过量施氮导致植株过高易倒伏。
2. 合理密植:行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穴距根据品种特性确定,一般保持每亩6万穴左右,确保群体通风透光良好。
3. 水分管理:返青期至拔节前保持浅水层,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后期至抽穗前实行干湿交替灌溉,增强植株抗性;灌浆期适当控水,防止贪青晚熟。
4. 病虫害防治:重点预防纹枯病、稻瘟病及稻飞虱等病虫害,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
四、秸秆处理要求:
1. 机械粉碎:使用高性能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粉碎装置,确保秸秆长度不超过5厘米。
2. 均匀抛撒: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覆盖于田面,厚度控制在5-8厘米之间,既利于保墒又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
3. 土壤掩埋:对于需要深翻作业的地块,可在旋耕前先撒施适量石灰调节pH值,并结合整地将秸秆埋入土层中下部。
五、注意事项:
1. 在低温寡照条件下,应适当推迟插秧时间,延长秧苗锻炼期,提高抗逆性。
2. 对于高产品种,建议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钾肥比例,构建强壮茎杆。
3. 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溉,降低田间湿度,便于机械作业同时减轻倒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