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棉蒜椒间套作的种植模式、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棉蒜椒间套作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versified Planting Patterns in Cotton Fields - Part 6: Cotton, Garlic, and Pepper Intercropp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771.6—2024 棉田多元种植模式技术规程 第6部分:棉蒜椒间套作》对棉蒜椒间套作的种植技术进行了规范,以下是对其中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规程指出应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且生育期适中的棉花、大蒜和辣椒品种。例如棉花宜选用早熟或中熟品种,大蒜选择耐寒性好的紫皮蒜类,辣椒则以抗病高产的朝天椒为主。这一要求旨在确保三种作物在共生期间能够和谐生长,避免因品种特性差异导致的竞争矛盾。
其次关于播种时期,规定了棉花适宜的播种时间为4月中下旬,大蒜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辣椒则安排在5月中旬至6月初。这样的时间安排既考虑了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也充分考虑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助于实现多种作物的最佳生长周期重叠。
在田间管理方面,规程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棉花行距设定为80-10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大蒜行距保持在20-25厘米,株距10-15厘米;辣椒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这种布局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保证每种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肥料施用是本规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议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作物快速生长,中期适当增加磷钾肥比例,后期则注重补充微量元素。具体施肥量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目标产量调整,但需注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
病虫害防治同样不容忽视。规程提倡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综合措施进行防控。比如利用黄板诱杀蚜虫,释放天敌昆虫如瓢虫控制害虫数量,同时储备高效低毒农药作为应急手段。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密切监测病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应及时处理,防止扩散蔓延。
最后关于收获,规程明确了棉花、大蒜和辣椒各自的采收标准。棉花当铃壳变黄时即可采摘;大蒜待叶片枯黄倒伏后挖掘;辣椒则根据市场行情决定适时采摘。合理的收获时机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还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总之,《DB37/T 4771.6—2024》为棉蒜椒间套作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通过科学规划种植结构、优化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和严格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