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下穿高架桥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及施工监测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盾构隧道下穿高架桥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isk Control of Shield Tunnel under Elevated Bridges in Urban Rail Trans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下穿高架桥风险控制技术规范》(DB37/T 4788—2024)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在下穿高架桥时提供科学的风险控制依据。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风险评估与分级
标准明确指出,在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根据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将风险分为四个等级:极高、高、中等、低。例如,极高风险是指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严重经济损失,且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施工单位需特别关注这些极高风险点,并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二、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对于盾构机穿越高架桥期间的变形监测,要求设置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地面沉降、桥梁结构位移等数据。当监测值达到预设阈值时,系统应自动发出警报信号。此外,还规定了监测频率,如初期每小时一次,稳定后可调整为每日两次,确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三、施工方案优化设计
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选择掘进参数。比如,当穿越软硬不均地层时,建议采用分段式推进策略,避免因压力变化过大引起地层扰动。同时,还强调了注浆加固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穿越富水砂层区域,应提前实施超前注浆,以增强围岩稳定性。
四、应急响应机制建立
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状况,如涌水涌砂、突泥冒顶等情况,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立即停止掘进作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赶赴现场处置,并保持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畅通。此外,还要求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全体参建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城市轨道交通盾构隧道下穿高架桥风险控制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注重实际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保障工程安全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