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品的风险分级原则、风险评估方法、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品的检验检疫、风险管理和相关活动。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Risk Grading of Animal-derived Biological Materials and Products Entering the Cust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546—2024《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品风险分级管理规范》是深圳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品的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1.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深圳关区内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品的分级管理。明确指出该标准适用于包括科研、医疗、教学等用途的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及其制品。这一规定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适用范围。
2. 术语和定义
- 动物源性生物材料:指来源于动物的用于科学研究、医疗、教学等目的的材料。
- 风险等级:根据潜在危害程度将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此部分明确了相关专业术语,避免了概念上的混淆,有助于统一认识。
3. 风险分级原则
风险分级应综合考虑动物种类、材料用途、运输条件等因素。例如,对于可能携带重大动物疫病的材料,其风险等级自动提升。这体现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确保不同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 分级管理措施
- 高风险等级:需实施严格的检疫审批程序,并要求提供详细的材料信息及安全声明。
- 中风险等级:需进行常规检疫检查,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低风险等级:简化检疫流程,但仍需符合基本的卫生防疫要求。
这一规定合理分配了监管资源,既保证了安全又提高了效率。
5. 监督管理
强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部门之间应互通有无,形成合力。同时要求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此外,还鼓励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以上是对DB4403/T 546—2024中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