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组织管理、施工过程控制、资源利用、废弃物管理及评价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无废工地的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aste-free Sit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4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19T 23—2024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绿色施工。
其中,第5.1条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无废工地管理体系。这意味着施工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废弃物管理工作,制定详细的废弃物管理计划,并确保所有参与人员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这一要求强调了管理层的责任意识以及全员参与的重要性,为后续各项具体措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第6.2条指出,在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对场地现状、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可能产生的主要废弃物类型及其数量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通过这样的前期准备,可以更好地预测潜在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风险。
第7.3条提出了废弃物分类收集与存放的要求。施工现场应根据废弃物性质将其分为可回收物、危险废物和其他一般废弃物三大类分别收集,并设置明显标识加以区分。同时,各类废弃物需存放在指定区域且保持良好状态,防止二次污染发生。此举不仅有利于后续处理环节的高效开展,还能体现出企业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8.4条强调了废弃物减量化措施的应用。鼓励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优化设计方案,比如合理安排材料采购量以避免多余库存积压;推广使用装配式建筑构件代替传统现浇结构等方式减少现场作业产生的废料。此外,还提倡加强工人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现象。
第9.5条则关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探索。对于能够再利用或者循环使用的废弃物,如废旧钢筋混凝土块可用于制作再生骨料,建筑模板拆卸后经过简单修复仍可继续投入使用等。这些做法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又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价值。
总之,《DB4419T 23—2024》从多个层面系统地构建起了一个全面有效的无废工地管理体系框架。它不仅为企业指明了方向,也为政府部门监督考核提供了依据。相信随着该标准的广泛实施,必将推动整个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未来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