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中职业防护的基本要求、防护装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及培训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监测、救助、繁育、运输及相关活动的工作人员。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in Terrestrial Wildlife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1/T 305—2024《陆生野生动物管理职业防护技术规范》是广州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管理相关工作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和防护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陆生野生动物”、“职业暴露”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职业暴露”指工作人员在从事与陆生野生动物直接接触的工作过程中,可能被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感染或受到伤害的情况。这一定义明确了适用范围,为后续防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二、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标准要求工作人员根据工作性质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在处理大型猛禽时,需穿戴防抓咬手套、防护服及面罩;在进行疾病监测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并使用一次性手套。这些具体要求有助于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三、操作规程
标准详细规定了捕捉、运输、饲养等环节的操作流程。例如,在捕捉野生动物时,应先评估动物状态,选择合适工具,避免直接接触;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笼具安全牢固,防止动物逃脱。这些规范操作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
四、健康监测
标准强调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对于长期接触特定高风险物种的工作人员,还需增加专项体检项目。同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这一体系有利于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五、应急处置
针对突发状况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方案。包括受伤后的初步急救步骤、污染环境的消毒方法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例的隔离程序等内容。有了这套完整的应急预案,可以迅速有效地控制局面,保障人员安全。
六、培训教育
要求单位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知识、专业知识技能及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通过持续学习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团队整体防护能力。
以上就是对DB4401/T 305—2024中关键条款的部分解读。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切实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工作,保护好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