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的技术要求、流程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风险评估模型、预警等级划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业务的单位及相关管理部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Meteorological Risk Forecasting and War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技术规范》(DB44/T 2559—2024)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的技术流程和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这一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某一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这一定义强调了气象条件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数据收集与处理
标准要求数据收集应涵盖历史灾情、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多方面信息。特别指出,气象数据应当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持续时间等指标,并且这些数据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还要求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类数据,以便于后续分析使用。
风险评估模型
标准推荐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数值模拟方法来构建风险评估模型。例如,可以通过降雨入渗-地下水位变化-边坡稳定性耦合模型来预测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允许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回归分析或机器学习算法来提高预测精度。所有模型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验证测试,确保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预警信息发布
关于预警信息发布的具体要求,标准规定了从监测到发布全过程的时间限制。一旦发现有潜在危险时,相关机构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传递预警消息。此外,还强调了预警信息内容应当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同时附带必要的防护措施建议。
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技术规范》(DB44/T 2559—2024)不仅为广东省内开展此类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指南,也为其他地区类似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对上述重要条文的理解与执行,可以有效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的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