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业物联网水稻基质育秧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育秧设施与设备、基质准备、种子处理、播种管理、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控及信息化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水稻基质育秧生产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ce Substrate Seedling Cultivation Based on Agricultural Internet of Th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93-2024《农业物联网水稻基质育秧技术规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农业物联网在水稻基质育秧中应用的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水稻基质育秧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基质准备、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
一、基质准备
标准中规定了基质的选择与配比。要求选用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的基质材料,如草炭土、珍珠岩、蛭石等,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具体来说,草炭土占60%-70%,珍珠岩和蛭石各占15%-20%。这样的配比既能保证基质良好的物理性质,又能满足水稻幼苗生长所需的养分条件。此外,还强调了基质在使用前需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原菌感染。
二、播种
播种阶段明确了播种时间和密度的要求。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播种时间,通常是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进行。播种密度则依据品种特性及育秧方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为300克至500克之间。同时,还提到采用精量播种机具可以提高播种精度,减少种子浪费。
三、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部分特别提到了如何通过农业物联网实现智能化监控。例如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秧田内的环境参数,当温度过高或湿度过低时自动启动喷灌系统调节;设置光照强度检测装置,在阴雨天气增加人工补光时间。另外,还建议定期采集土壤样品送实验室分析营养成分,及时补充肥料,确保秧苗健康成长。
四、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控,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应加强田间巡查,早发现早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其次推广生物农药替代化学药剂,减少环境污染;最后建立预警机制,一旦监测到大规模爆发趋势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可以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对整个种植区域进行全面扫描,快速定位受害部位并精准施药。
总之,《农业物联网水稻基质育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我国水稻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希望广大农户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