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Title: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Ultra-low Energy Consumption Public Building Energy-saving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77-2024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是一部重要的地方标准,对指导和规范超低能耗公共建筑的施工与验收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其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材料与设备进场检验这一部分,规程明确要求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保温材料、门窗系统等必须提供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以及相关的型式检验报告。对于保温材料而言,其导热系数、密度、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均需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此外,规程还强调了现场抽样复验的重要性,规定每批次应抽取不少于一组样品送至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复验,确保材料的实际性能能够满足设计需求。
其次,在施工过程控制方面,规程提出了严格的技术措施。例如,在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安装过程中,要求基层墙面必须平整清洁,并且在粘贴保温板时要保证板缝严密无缝隙,必要时还需采用机械固定辅助。同时,规程特别指出,在安装外窗时,必须严格按照图纸位置和尺寸要求执行,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用弹性闭孔材料填充密实,并在外侧设置防水层以防止雨水渗漏。这些细致的规定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量损失,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节能效果。
再者,关于节能工程的验收环节,规程制定了详细的检查项目和评定标准。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试、气密性试验、通风换气装置运行状况评估等。其中,气密性作为衡量建筑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规程设定了不低于5次/h的标准限值,并且要求采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定量测量。另外,对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如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规程也给出了具体的调试和验收流程,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的能源节约目标。
最后,规程还特别强调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将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直至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类文件妥善保存,以便日后查阅或审计使用。这不仅有助于追溯问题根源,也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DB11/T 2377-2024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条款设置,从材料选择到具体施工再到最终验收都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和技术支持,这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