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和标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能效测评方法、标识管理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及标识管理。
Title: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and Labeling Standard for Civi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006-2024《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是北京市地方性标准,旨在规范民用建筑的能效测评和标识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民用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能效测评与标识活动。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边界,确保了所有相关建筑项目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估。
能效测评指标体系
标准中建立了包括能耗水平、节能措施、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例如,在能耗水平方面,要求对建筑物的主要能源消耗进行量化分析,并设定合理的基准值以衡量其能效表现。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建筑的实际运行效率。
测评方法和技术要求
在测评方法上,标准强调采用现场检测与资料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技术要求,则具体规定了不同类型的建筑应满足的具体参数指标。比如,居住建筑的采暖能耗密度不应超过某一限值;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COP(能效比)需达到一定标准等。
标识等级划分
根据测评结果,将建筑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级、AAAA级、AAA级、AA级和A级。每个级别的评定依据详细的评分细则,其中AAAAA级代表最高能效水平。这种分级制度便于消费者直观地判断建筑的节能性能,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
数据采集与报告编制
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整个测评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至关重要。因此,要求所有参与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原始数据,并形成完整的测评报告。此外,报告内容应当详尽准确,涵盖基本信息、测评过程描述、结果分析及改进建议等方面。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剖析可以看出,《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不仅为政府部门实施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开发商、设计院等相关方指明了发展方向。它促进了建筑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