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级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的基本要求和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级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Municipal Wetland Parks in Beij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DB11/T 768-2024)是北京市地方性技术标准,为指导和规范市级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选址与规划方面,标准明确要求湿地公园应选择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且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同时规定了湿地公园的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0公顷,并且需要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完整性。这体现了湿地保护优先的原则。
关于功能分区,标准提出湿地公园应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大功能区。其中保育区禁止任何可能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活动;恢复重建区用于开展退化湿地修复工作;合理利用区则允许适度开展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这种分区管理方式有助于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标准强调基础设施应以满足生态保护需求为主,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如园内道路宽度不宜超过3米,并提倡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服务设施如厕所、垃圾收集点等应集中设置并远离主要湿地区域。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此外还鼓励通过引种乡土植物、构建人工巢箱等方式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公众参与和社会教育方面,标准提倡设立专门的宣教中心,向游客普及湿地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同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市级湿地公园建设规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于推动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