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消防物联网系统中数据采集与传输的技术要求,包括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及安全性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消防物联网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和运行维护。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ata Acquisi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Fire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66-2024《消防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对消防物联网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其中数据采集与传输部分是核心内容之一。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数据采集要求
条文5.1.1 系统应具备对火灾报警控制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能力。
解读:此条文强调了系统必须能够实时获取各类消防设备的状态信息。例如,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状态包括正常工作、故障、火警等;可燃气体探测器则需要检测到气体浓度是否超标并及时反馈。这要求系统设计时要确保所有传感器和探测器的数据能够被准确采集,并且采集频率要足够高以满足实时性需求。
条文5.1.2 数据采集周期不应超过30秒。
解读:规定了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上限,即每30秒至少完成一次数据采集。这意味着即使在最繁忙的情况下,系统也需保证数据更新频率不低于这一标准。这对于快速响应突发事件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火灾初期阶段,及时的数据更新可以帮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数据传输要求
条文5.2.1 系统应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方式,并优先采用有线通信。
解读:考虑到稳定性与可靠性,标准建议优先使用有线通信方式。然而,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如布线困难区域),无线通信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因此,系统设计时应兼顾这两种通信手段,确保无论是在常规还是极端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通讯质量。
条文5.2.2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强度不得低于AES-128位。
解读:为了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未经授权访问或篡改数据,本条文明确规定了数据传输过程中必须采用不低于AES-128位加密算法进行保护。AES是一种广泛认可的安全加密标准,其128位密钥长度足以应对大多数情况下的威胁,从而有效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消防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对于数据采集与传输环节有着严格的规定,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安全的消防物联网平台。这些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