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人员要求、质量控制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Title: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Palliative Car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63-2024《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对安宁疗护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流程等进行了系统规定,旨在提升医疗机构的安宁疗护水平,保障患者权益。
标准中明确规定安宁疗护的对象为终末期患者。第三章指出,安宁疗护应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这要求医护人员在提供服务时,要充分与患者沟通,了解其需求和期望,确保服务符合患者意愿。
第五章详细规定了安宁疗护的服务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心理支持、社会支持、灵性关怀四个方面。其中,疼痛控制是最基本的要求,标准提出要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心理支持则强调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第七章明确了服务流程。从患者入院评估到出院随访,每个环节都有具体要求。例如,入院评估需在24小时内完成,评估内容涵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服务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效果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第八章指出,安宁疗护服务应由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药剂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职责分工,同时加强团队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第十章提出了质量控制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确保服务持续改进。同时,要重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将其作为评价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总之,DB11/T 2363-2024标准为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提供了全面指引,有助于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人性化水平,值得相关机构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