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组织机构与职责、安全管理制度、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及其相关方的安全管理工作。
Title:Safety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66-202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范》是北京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提出了全面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要条款是关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标准要求运营单位应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这意味着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需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形成自上而下的责任链条。这不仅有助于明晰权责关系,更能确保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另一个重点是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强调要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风险辨识,建立风险数据库,并实施分级管理。同时,规定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制定整改计划并跟踪落实情况。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将潜在风险降至最低,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在应急管理方面,标准提出要编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且要求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这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乘客安全。要求设置清晰醒目的安全标识,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并加强站台候车秩序管理。特别是在客流高峰时段,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最后,标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新入职人员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参加技能培训,持证上岗。并通过持续的职业健康监测保障员工的身体状况符合岗位需求。这不仅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对乘客安全的有力保障。
总之,《DB11T 1166-2024》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和严密的制度设计,全面提升运营安全水平,为广大乘客营造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