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车票处理单元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车票处理单元的设计、制造、验收和使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 Part 5: Requirements for Ticket Processing Unit
中国标准分类号:P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1164.5-2024《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车票处理单元技术要求》是北京市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系统的车票处理单元设计、制造和验收。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车票处理单元的物理特性
车票处理单元应具备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用性,能够承受日常使用中的磨损。具体要求包括:
- 材质需选用耐腐蚀、抗老化材料。
- 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以防止灰尘和水汽侵入。
- 设备重量不超过设定值,便于安装与维护。
2. 车票读写性能
对于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操作,规定了最小读写距离为30毫米,最大读写时间为200毫秒。这确保了即使在乘客快速通过闸机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完成交易。此外,还要求读写器具有防冲突机制,能够在同一时刻处理多张卡片而不发生数据混乱。
3. 安全性
安全性是车票处理单元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中明确指出:
- 必须采用加密算法对车票信息进行保护。
- 支持双向认证功能,即车票与读写器之间需相互验证身份。
- 记录每次交易的日志,并保存至少一年时间以便审计追踪。
4. 兼容性
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车票介质,车票处理单元需要具备高度的兼容性。标准建议支持多种非接触式IC卡标准,如ISO/IEC 14443 A/B类等,并且预留接口以便未来扩展支持其他新型票种。
5. 环境适应性
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车票处理单元仍需保持正常运行。因此,标准提出了如下要求:
- 工作温度范围:-10℃至+50℃;
- 存储温度范围:-25℃至+70℃;
- 相对湿度:5%到95%,无冷凝现象。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不仅涵盖了技术细节,还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可能情况,为提升整个AFC系统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