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等建设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Title:Roadside Infrastructure for Vehicle-Road-Cloud Integration - Part 1: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6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328.1-2024《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基础设施 第1部分:建设指南》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总体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路侧基础设施的设计应遵循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这表明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可靠,还要考虑未来技术升级的可能性,并控制成本。
功能需求
1. 感知能力
标准要求路侧感知设备需具备对交通参与者(如车辆、行人)及环境状态(如天气、光照条件)的全面监测功能。例如,规定了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以实现最佳覆盖范围。
2. 通信能力
强调了V2X通信系统的部署,包括DSRC和C-V2X两种技术方案的选择依据及其性能指标。同时指出,通信网络应支持高带宽、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满足实时交互的需求。
3. 计算处理
提出了边缘计算节点的配置标准,包括硬件配置、软件平台以及数据处理算法的要求。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本地完成部分数据分析任务,减轻云端压力。
安装规范
对于路侧设施的具体安装位置和方式也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指示牌的高度、角度以及与行车方向的关系都有具体数值限制;杆件基础埋深不得小于0.5米等。
测试验收
在建设完成后,需要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全面检测。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功能性测试、兼容性测试以及稳定性测试。只有当所有项目均达到合格标准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参考完整文本执行。通过这些详细的指导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北京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