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名地址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及交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地名地址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相关应用开发。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oponym and Address D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01/T 328—2024《地名地址数据规范》是合肥市地方标准,旨在统一和规范地名地址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和应用。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规定了地名地址数据分为行政区划、居民地、交通设施、地理实体四大类,并给出了相应的编码规则。例如,行政区划类的地名代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间两位表示市,后两位表示县(区)。这种分类和编码方式有助于建立统一的数据结构,便于数据管理和使用。
2. 数据元属性:标准明确了地名地址数据应包含的基本属性,如名称、拼音、历史名称、地理位置等。对于每个属性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名称必须准确反映地名的实际含义,拼音需按照汉语拼音方案书写,地理位置则要求精确到经纬度坐标。这些属性的设定确保了地名地址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3. 数据采集方法:标准提出了多种数据采集手段,包括实地调查、资料收集、遥感影像分析等。强调在采集过程中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即所采集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同时,还要求对采集过程进行记录,以便追溯数据来源,提高数据可信度。
4. 数据质量控制:为保证数据质量,标准设定了多项检查指标,如名称唯一性检查、位置准确性检查、格式一致性检查等。还要求定期开展数据更新工作,保持数据时效性。通过严格的质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错误数据的影响,提升整体数据质量。
5. 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定义了数据交换时应采用的文件格式和技术要求,如XML、JSON等常用的数据交换格式。此外,还规定了数据交换接口的设计准则,以确保不同系统间能够顺利实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6. 安全保障措施:考虑到地名地址数据涉及公共安全等问题,标准特别强调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要求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同时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防止数据泄露。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全面理解和执行该标准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深入研究。希望这些解读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B3401/T 328—2024《地名地址数据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