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实景三维内蒙古建设的技术要求、数据获取与处理、成果组织与服务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内实景三维数据的采集、建模、管理及应用开发等相关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3D Realistic Inner Mongolia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799-2024《实景三维内蒙古建设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内实景三维模型的建设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数据采集
标准要求数据采集应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的方式,包括航空摄影、地面激光扫描等手段。具体来说:
- 航空摄影:规定了航高、重叠度和影像分辨率的具体参数,以确保获取的数据具有足够的精度和覆盖范围。
- 地面激光扫描:明确了扫描仪的最小点云密度以及扫描方向的要求,保证地面细节能够被准确捕捉。
2. 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阶段,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 点云滤波与分类:指出需要使用高效算法对原始点云进行滤波和分类处理,以便区分出地物和建筑物等不同类型的点云信息。
- 纹理映射:要求利用高质量的影像数据生成逼真的纹理贴图,并且要保证纹理与几何结构的一致性。
3. 模型构建
对于模型构建部分,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
- 模型精度:明确规定了平面位置误差和平面高度误差的最大允许值。
- 模型完整性:要求所有重要地物都必须完整无缺地体现在最终模型当中。
4.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整个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标准中对此也有明确指示:
- 内部审核机制: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查制度,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各阶段成果的质量。
- 第三方评估:鼓励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评估,确保最终产品的可靠性。
5. 应用场景支持
最后,标准还特别提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调整建设方案:
- 针对城市规划应用时,需更加注重细节表现;
- 在灾害应急响应方面,则可能更侧重于快速反应能力。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实景三维内蒙古建设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到模型构建再到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应用需求,为促进内蒙古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