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日光温室葡萄晚熟品种延迟栽培的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技术、土肥水管理、植株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日光温室葡萄晚熟品种的延迟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layed Cultivation of Late-maturing Grape Varieties in Solar Green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684—2024日光温室葡萄晚熟品种延迟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日光温室中葡萄晚熟品种的延迟栽培技术。这项标准从环境条件、设施建造、品种选择、定植、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种植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环境条件方面,标准指出日光温室应建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且土层深厚的地块上。同时要求温室内部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白天保持在25℃至30℃之间,夜间不低于10℃。这样的温控措施能够确保葡萄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并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强调了通风换气的重要性,以维持良好的空气流通,防止湿度过高导致病害发生。
其次,在设施建造上,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温室骨架结构需采用坚固耐用材料制作,保证其能够承受冬季积雪和大风等极端天气的影响。覆盖材料则推荐使用透光性能优良且保温效果好的新型复合膜。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与温度稳定性,从而有利于葡萄植株健康生长。
再者,在品种选择上,标准建议优先选用抗寒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晚熟葡萄品种。如“美人指”、“夏黑”等品种因其优良特性被广泛推荐用于延迟栽培。同时提醒种植者在引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安排种植计划。
关于定植环节,标准明确了苗木质量标准及栽植密度要求。优质苗木应具备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等特点;而栽植密度则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一般每亩可栽植400-600株左右。通过合理的定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单位面积产量。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水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标准指出要根据葡萄生长阶段适时适量地施加肥料,并结合滴灌系统实施精准灌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植株对养分的需求,还能避免因过度施肥或过量浇水引发的问题。
另外,病虫害综合防控也是本规程关注的重点之一。标准提倡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治理。比如定期清理田园卫生,及时修剪病枝残叶;设置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必要时喷洒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最后,在采收时机的选择上,标准强调要依据果实成熟度及市场行情灵活调整收获时间。通常情况下,当果皮颜色达到应有的特征并且风味品质最佳时即可采收。这样做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DB15/T 1684—2024日光温室葡萄晚熟品种延迟栽培技术规程》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操作指南。它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建棚到最终收获的全过程管理要点,而且特别注重细节把控,力求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共同推动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