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甜菜连作障碍消减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甜菜连作障碍的预防与消减。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itigating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of Sugar Be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甜菜连作障碍消减技术规程》(DB15/T 3785—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解决甜菜连作带来的土壤退化、病虫害加重等问题。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土壤改良与培肥
根据标准第5.1条,土壤改良是甜菜连作障碍消减的基础工作。建议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具体来说,在每公顷土地上施用腐熟的农家肥不少于30吨,并配合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料,其中氮肥用量为每公顷150公斤至200公斤,磷肥为每公顷75公斤至100公斤,钾肥为每公顷50公斤至75公斤。此外,还需定期检测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确保其适宜甜菜生长。
病虫害综合防控
标准第6.2条强调了病虫害的综合防控策略。提倡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甜菜苗期可设置防虫网以减少害虫侵害;利用天敌昆虫如瓢虫来控制蚜虫数量;必要时才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且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同时,还应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株,防止病害扩散。
轮作制度优化
标准第7.1条指出,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对于缓解连作障碍至关重要。推荐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或玉米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周期。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减轻土壤中特定病原菌及线虫的危害程度,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甜菜健康生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种植习惯等因素灵活调整轮作方案。
种子处理与播种技术
第8.3条规定了种子处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播种方法。要求选用经过精选、消毒处理后的优质种子,播种前需进行发芽试验,确保种子活力符合要求。播种深度一般为3厘米到5厘米之间,行距保持在40厘米左右,株距则视品种特性而定,通常为15厘米到20厘米。播种后要保证土壤湿润,有利于幼苗出土。
收获与后续管理
最后,在收获阶段(见标准第9.2条),应当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机械化收获,避免损伤块根。收获后的残茬应及时清理出田间,集中处理,以免成为病虫害越冬场所。另外,收获结束后可以考虑种植绿肥作物覆盖地面,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为下一季甜菜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综上所述,《甜菜连作障碍消减技术规程》DB15/T 3785—2024涵盖了从土壤改良到收获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指导甜菜连作障碍的有效解决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甜菜产量和品质,而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