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固碳速率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草地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监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of Grass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7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地固碳速率监测技术规程》(DB15/T 3769—2024)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草地生态系统中固碳速率的监测工作。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草地生态系统中固碳速率的监测活动。明确了适用区域和对象,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基础。
2. 术语与定义:规程对“草地”、“固碳速率”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固碳速率”被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数量。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监测人员对于指标的理解。
3. 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植被覆盖度、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等几个方面。其中,植被覆盖度是评估草地健康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生物量则反映了草地生产力水平;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直接关系到土壤的固碳能力。
4. 监测方法:
- 样地设置:要求在不同类型的草地生态系统内随机布设样地,并确保样地具有代表性。
- 数据采集:规定了使用GPS定位仪确定样地点位后,采用样方调查法测定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同时利用土壤取样器获取土样用于实验室分析土壤有机碳含量。
- 频率与时段:建议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监测工作,分别选择春季返青期和秋季枯黄前进行,以反映草地生长周期内的变化情况。
5. 质量控制措施:强调在整个监测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质控手段,如重复测量验证结果准确性;定期校准仪器设备保证测量精度;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档案便于追溯核查等。
6. 报告编制:要求最终形成的监测报告应包含基本信息介绍、监测方法概述、主要发现总结等内容,并附有详细的图表支持材料,以便使用者能够全面了解监测成果及其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草地固碳速率监测技术规程》(DB15/T 3769—2024)的一些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