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生态修复工程碳汇监测与核算的技术要求,包括监测内容、方法、数据处理和核算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草地生态修复工程的碳汇监测与核算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rbon Sink Monitoring and Accounting in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6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地生态修复工程碳汇监测与核算技术规程》(DB15/T 3766—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地生态修复工程中碳汇的监测和核算工作。这项标准对于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了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的概念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根据标准的规定,草地生态系统碳汇是指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的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草地不仅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碳库。标准还指出,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的监测与核算是评估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科学制定草地保护与恢复策略。
其次,关于监测方法的选择,标准推荐采用样地调查法作为主要监测手段。样地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并且要确保样地中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此外,标准还要求定期对样地内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量记录。这些数据为后续碳汇量的计算提供了基础依据。
再者,在碳汇量的核算方面,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碳汇量等于地上生物量碳储量加上地下生物量碳储量再加上土壤有机质碳储量减去人为干扰造成的碳排放量。其中,各部分碳储量的具体数值需要依据实测数据来确定。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特别强调了对不同类型的草地采取差异化的核算方法,比如天然草场与人工种植草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核算时需充分考虑其各自的特点。
最后,标准还对监测结果的应用做出了指导性说明。一方面,监测结果可以用于评价草地生态修复项目的成效,帮助管理部门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参与碳交易的基础资料,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同时,为了保证监测工作的持续性和准确性,标准建议建立长期观测站点,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草地生态修复工程碳汇监测与核算技术规程》(DB15/T 3766—2024)从概念界定到具体操作流程都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从事该领域工作的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