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碳储量调查与核算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草地碳储量的调查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assland Carbon Stock Survey and Account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764—2024 草地碳储量调查与核算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地碳储量的调查和核算工作,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调查范围与对象
标准明确指出,调查范围应涵盖全区范围内所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调查对象包括草地植被层、土壤层以及可能存在的地下生物量。这一规定确保了调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遗漏任何潜在的碳库。
样地布设原则
样地布设需遵循随机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不同草地类型中均匀分布。每个样地面积建议为1公顷,且至少包含一个完整的植物群落单元。通过合理布设样地,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整个区域的草地碳储量状况。
数据采集方法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求采用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手段。例如,对于植被层的测量,应记录每种植物的高度、盖度及密度等信息;土壤样品则需要按照一定深度分层取样,并测定其有机质含量、pH值等相关指标。此外,还应利用遥感影像辅助现场调查,提高工作效率。
碳储量计算公式
标准给出了具体的碳储量计算公式:碳储量=生物量×转换系数。其中,生物量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获得,而转换系数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转换系数应当基于长期观测数据建立,并定期更新。
结果分析与报告编写
完成调查后,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详细的报告文档。报告内容至少应包括调查背景、方法描述、主要发现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同时,还应该附上相关的图表和照片资料,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过程和结论。
以上就是对《DB15/T 3764—2024 草地碳储量调查与核算技术规程》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