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下红托竹荪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林下红托竹荪的栽培生产。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stalked Bamboo Fungus under Forest in Guizhou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 187-2024林下红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贵州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林下红托竹荪的栽培技术。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标准规定了栽培场地应选择在海拔800米至1800米之间,土壤pH值为5.5至6.5的区域。同时要求栽培地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并且周围环境无污染源。整地时需清除杂草和石块,深耕20厘米以上,并施入腐熟有机肥作为基肥。
二、菌种选择与处理
在菌种选择上,标准推荐使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审定的优良品种。菌种购回后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无病虫害。接种前需将菌种瓶或袋表面消毒处理,通常采用75%酒精擦拭或火焰灼烧灭菌。
三、栽培管理
1. 栽培密度:每平方米种植30个菌棒较为适宜。
2. 温湿度控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维持在18℃-25℃范围内。
3. 光照管理:适当遮阴,避免强光直射,提供散射光即可。
4. 水分管理: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保证基质湿润但不过湿。
5.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四、采收与加工
当子实体充分发育成熟,伞盖完全展开时即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时清理泥土等杂质,然后按照不同用途进行分级包装。对于干制产品,可采用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的方式进行加工保存。
五、档案记录
整个栽培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播种日期、施肥量、灌溉次数及时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等内容。这些资料有助于日后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5206T 187-2024林下红托竹荪栽培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采收加工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强调了科学管理和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这对于促进贵州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