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的样品采集、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西瓜枯萎病菌的检测与鉴定,以及相关植物检疫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Fusarium Wilt Pathogen in Watermel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07/T 133-2024《西瓜枯萎病菌鉴定技术规程》是山东省潍坊市发布的推荐性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西瓜枯萎病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以下为标准中的一些关键内容及其解读:
【分离培养】
标准要求从疑似发病植株的根茎部取样,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这一过程需要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以避免污染。通过多次转接确保获得单一菌落,这是后续鉴定的基础。
【形态观察】
将纯化的菌株接种于PDA斜面培养基上,25℃恒温培养7天后观察菌落特征及孢子形态。西瓜枯萎病菌通常表现为灰白色至淡黄色绒毛状菌落,分生孢子梗呈瓶梗状,顶端有多个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多为椭圆形或卵圆形。这些典型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初步判断是否为西瓜枯萎病菌。
【致病性测定】
采用健康西瓜幼苗进行盆栽试验,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于幼苗根部,设置对照组。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并记录发病情况。如果接种组出现典型症状而对照组正常,则可判定该菌株具有致病性。此步骤用于验证分离出的菌株确实是引起西瓜枯萎病的病原体。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目标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此外还可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一步确认。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病原菌,尤其适用于大量样本的同时检测。
以上内容构成了西瓜枯萎病菌鉴定的主要技术流程,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保证了鉴定结果的可靠性。标准中还特别强调了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防止病原菌扩散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