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大豆空间分布无人机遥感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流程、数据采集、图像处理与分析、结果输出及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野大豆资源的空间分布监测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AV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Wild Soybean Spatial Distribu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705T 40-2024 野大豆空间分布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野大豆资源保护的重要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深度解读。
首先,标准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野大豆的空间分布、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核心概念。例如,“野大豆空间分布”被定义为野大豆种群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位置及数量关系,这一定义为后续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监测设备与数据采集”章节中,规定了无人机应具备高精度定位系统和多光谱成像能力,并要求飞行高度不得超过100米以确保图像分辨率不低于0.1米。这不仅保证了数据采集的质量,也兼顾了操作的安全性与合法性。
再者,“数据处理与分析”部分强调了使用专业软件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大气校正等步骤。同时指出需结合地面实测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确保最终生成的野大豆空间分布图具有科学依据。
最后,“成果表达与报告撰写”要求监测结果应以专题地图形式呈现,明确标注出野大豆的主要分布区及其密度等级,并附上详细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当涵盖项目背景、方法论、数据分析过程及结论建议等多个方面,以便相关管理部门能够全面了解野大豆资源现状并制定相应保护措施。
以上是本标准几个关键条文的具体解读,希望对从事野大豆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