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辽宁省外来入侵植物假苍耳的监测技术要求,包括监测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假苍耳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 Part 3: False Elephant Ear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4078.3-2024 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第3部分:假苍耳》是辽宁省发布的关于外来入侵植物监测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界定了“假苍耳”的概念。假苍耳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恶性入侵杂草,其种子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能够在多种环境中快速繁殖。这一定义为后续的监测工作提供了统一的认识基础。
其次,在监测范围与频率方面,标准规定了假苍耳的监测应覆盖所有可能的生境类型,包括农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绿地等,并且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监测。这种高频次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假苍耳的扩散趋势,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再者,在调查方法上,标准推荐采用样方调查法和样线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样方调查法适用于固定区域内的详细调查,而样线调查法则适合于大范围的初步筛查。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数据记录的重要性。要求每次监测都要详细记录假苍耳的数量、分布位置、生长状况以及周围环境特征等内容。这些数据不仅对当前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也为未来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最后,标准提出了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假苍耳的异常增长或扩散现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并将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备案。这种快速反应机制对于防止假苍耳进一步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DB21/T 4078.3-2024》从多个角度规范了假苍耳的监测流程和技术要求,为有效控制假苍耳的入侵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