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秸秆捡拾制粒机械的作业准备、作业要求、安全环保要求及维护保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采用移动式秸秆捡拾制粒机械进行现场制粒作业的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traw Pickup and Pelletizing Machinery Oper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秸秆捡拾制粒机械作业技术规程》(DB21/T 4075-2024)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秸秆捡拾制粒机械在农业作业中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3.1 作业前准备
# 3.1.1 检查与维护
在作业开始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必要的维护。这包括但不限于:
- 确保所有零部件紧固无松动;
- 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润滑油量是否充足;
- 制粒系统的刀片、筛网等易损件是否有磨损或损坏现象;
- 电气系统接线正确且绝缘良好。
这一条强调了设备状态对于作业安全性和效率的重要性,任何小问题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或者降低工作效率。
4.1 作业环境条件
# 4.1.1 地面状况
作业区域应保持平坦开阔,避免存在障碍物如石头、树根等可能损伤机器的物体。同时要求地面湿度适中,过湿会导致打捆困难,而过于干燥则容易引起扬尘污染。
本条规定了适宜的工作环境,有助于保护设备并提高生产效率。
5.1 操作步骤
# 5.1.1 启动顺序
首先启动主发动机,待其运转平稳后再开启液压系统和其他辅助装置。停止时则相反,先关闭辅助设施再停掉主动力源。
此部分明确了正确的开机与关机程序,防止因不当操作造成设备损害。
6.1 安全措施
# 6.1.1 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护目镜、耳塞以及防尘口罩等。此外,在进行维修保养时还需佩戴手套,并确保周围无人接近危险区。
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这些规定可以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率。
7.1 质量控制
# 7.1.1 成品质量检测
每班次结束时应对当天生产的成品进行抽样检测,主要指标包括密度、水分含量及杂质比例等。如果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则需要调整相关参数直至达标为止。
通过严格的质量监控机制,能够保证最终产品的品质符合预期目标。
以上是对《秸秆捡拾制粒机械作业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