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光腔衰荡光谱法进行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的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法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观测活动,为相关环境监测和研究提供指导。
Title:Greenhouse Gases -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Observation Specification by 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928-2024《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规范 光腔衰荡光谱法》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温室气体观测的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使用光腔衰荡光谱法(CRDS)对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进行观测的设备要求、采样方法、分析步骤、数据处理等内容。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设备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用于观测的仪器应符合国际或国家相关标准,并且需要定期校准。例如,在第5.1条提到,“光腔衰荡光谱仪应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其测量范围需覆盖目标气体浓度的实际水平。”这意味着选择设备时不仅要考虑其技术指标如灵敏度和分辨率,还必须确保设备能够准确反映环境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真实浓度。
样品采集
对于样品采集,标准在第6章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南。比如第6.2条规定:“采样点应远离工业污染源至少1公里以上,并且要保证周围没有明显的障碍物阻挡气流。”这强调了采样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以减少外界因素干扰导致的数据偏差。此外,还要求每次采样前都要检查采样管路是否清洁无污染,确保采集到的是未被污染的大气样本。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
在数据分析方面,标准特别强调了数据的质量保证措施。第7章中提到,“所有原始数据均需记录完整并妥善保存至少两年时间。”同时,还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定期开展空白试验、重复性测试以及与其他实验室结果对比等手段来验证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总之,《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和甲烷观测规范 光腔衰荡光谱法》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导,有助于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从而更好地支持气候变化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