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适配改造成本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原则、评估流程、评估内容及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中软件适配改造的成本评估工作,为相关方提供指导和参考。
Title:Specification for Cost Assessment of IT Application Innovation Software Adaptation and Reno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935-2024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适配改造成本评估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性技术规范,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简称“信创”)领域内的软件适配改造成本评估提供了标准化依据。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基于国产CPU、操作系统及其他基础软硬件的信创环境下的软件适配改造项目成本评估。这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适用对象,即在江苏地区开展的信创软件适配改造工作均需参照此标准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
1. 软件适配改造:指为了使原有软件能够在新的信创环境下正常运行而进行的功能调整、性能优化及兼容性处理等操作。
2. 成本要素:包括人力成本、设备购置与维护费用、测试验证支出以及培训等相关费用。这些要素构成了整个适配改造项目的总成本结构,是后续具体核算的基础。
三、评估原则
1. 客观公正原则:要求评估过程公开透明,所有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确保评估结果具有说服力。
2. 动态调整原则:考虑到信创技术和市场需求变化较快,规定了定期更新成本参数的方法,以保证评估结果贴近实际状况。
3. 综合考量原则:不仅关注直接投入的资金量级,还应综合考虑间接效益如提高系统安全性等因素对总体价值的影响。
四、评估流程
1. 确定项目范围:明确需要适配改造的具体软件清单及其版本信息。
2. 收集基础资料:获取相关技术文档、历史记录等背景材料。
3. 初步估算:根据已有经验公式或参考案例给出初步预算值。
4. 精细化计算: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各项成本明细。
5. 审核确认:由专业团队复核最终数值并签字认可。
五、关键指标体系
建立了涵盖时间维度(开发周期)、资源消耗(人员数量、工时数)和技术难度等多个方面的评价体系。例如对于复杂度较高的项目可能需要额外增加专项测试环节,从而导致整体费用上升;反之,则可适当降低预算水平。
六、实例分析
通过列举几个典型应用场景来展示如何运用上述方法论开展具体实践。比如某政府机构门户网站迁移至国产平台后发现存在界面响应速度慢的问题,在经过多次迭代优化之后成功解决了该隐患,但同时也增加了约15%左右的人力成本支出。
综上所述,《DB32/T 4935-2024》不仅填补了国内信创领域内缺乏统一评估标准的空白,而且为企业和个人参与此类业务活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向。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精髓,并将其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