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法庭科学中气枪弹膛线痕迹检验的术语和定义、检验方法、步骤及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法庭科学领域中对气枪弹膛线痕迹的检验与分析。
Title:Forensic Science -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for Air Gun Bullet Rifling Marks
中国标准分类号:C7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915-2024《法庭科学 气枪弹膛线痕迹检验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气枪弹膛线痕迹检验的技术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气枪发射弹丸过程中在弹头或弹壳上形成的膛线痕迹的提取、检验和比对分析。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膛线痕迹”、“提取物”等核心概念。“膛线痕迹”是指气枪发射时,弹丸与枪管内壁膛线接触后留下的微小划痕、压痕等特征性痕迹。这些痕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案件中的弹头或弹壳与嫌疑枪支之间的关联性判断。
提取方法
5.2 条规定了提取膛线痕迹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光学放大镜检查法以及显微镜下观察法。其中,显微镜下观察被认为是更为精确的方式,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细微的痕迹特征。这一步骤对于后续的比对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痕迹特征描述的准确度。
特征描述
6.1 条要求对提取到的膛线痕迹进行详细的特征描述。这包括但不限于痕迹的方向、宽度、深度及分布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异常特征都应当被单独记录下来,因为这些可能是识别不同枪支的重要依据。
比对分析
7.2 条指出,在进行膛线痕迹比对时,应采用相同条件下的样本作为参照物。这意味着如果要确认某弹头是否由特定枪支发射,则需将该弹头上的膛线痕迹与从疑似枪支上获取的标准样本进行逐一比对。只有当两者之间的吻合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如至少80%以上的一致性)时,才能得出肯定结论。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整个检验过程必须遵循科学严谨的态度,并且所有操作步骤均需有详细记录以备复查。通过严格执行这一系列规范化的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膛线痕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为司法机关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