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务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原则、方法及代码结构。本文件适用于水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分类与编码工作。
Title:Water Affair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Part 1: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8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362.1-2024《水务信息管理 第1部分:分类与编码》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水务信息的分类原则、编码规则和具体代码体系,为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依据。
标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水务信息的分类体系。根据标准要求,水务信息被划分为水资源管理、供排水服务、防汛防台、水环境治理和水务工程五大类。其中,水资源管理类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资源的监测数据;供排水服务类涵盖了供水、排水设施及用户相关的信息;防汛防台类涉及雨情、水情、灾情等数据;水环境治理类包含水质监测、污染源调查等内容;水务工程类则记录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情况。
在编码规则方面,标准采用了层次编码法,每个信息类别都有唯一的编码标识。例如,水资源管理类的编码以“01”开头,供排水服务类以“02”开头,依次类推。每一级编码都对应具体的子类目,便于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和检索。此外,标准还明确了编码长度、字符类型以及扩展机制,确保编码体系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水务管理人员来说,掌握这些分类与编码规则至关重要。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标准对各类水务信息进行归类整理,避免因分类不当导致的数据混乱。其次,要熟悉编码的具体含义,正确使用编码进行数据录入和查询操作。最后,随着水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需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适应新的技术要求和发展趋势。
总之,《水务信息管理 第1部分:分类与编码》作为行业基础性标准,为实现水务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解和应用好这一标准,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促进整个水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