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数据质量评价的总体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开展公共数据质量评价工作。
Title:Requirements for Public Data Quality Evalu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523-2024《公共数据质量评价要求》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为确保公共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可用性提供了指导。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数据准确性
标准指出,数据准确性是指数据值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程度。具体而言,数据准确性评估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验证机制:建立有效的数据验证机制,确保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发生错误。
- 错误检测:采用适当的错误检测技术,如校验码、冗余数据等,以识别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 数据清洗:定期进行数据清洗工作,去除或修正不符合逻辑的数据记录。
数据完整性
数据完整性指的是数据集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并且没有缺失部分。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标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字段填充率:对于每个数据项,设定最低的非空比例标准。
- 关联检查:检查不同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无误。
- 备份恢复:制定详细的备份计划及恢复策略,防止因系统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
数据一致性
数据一致性要求同一数据源中的信息保持一致。为此,需要做到:
- 命名规范:统一各业务系统的命名规则,避免歧义。
- 更新同步:当某处数据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其他相关联的部分。
- 审计追踪:记录每次修改的时间、原因以及操作人员信息,便于后续核查。
数据及时性
数据及时性强调的是数据获取的速度和频率。标准提出:
- 采集周期:根据不同类型的数据确定合理的采集间隔。
- 延迟控制:设定明确的响应时限,超过规定时间未完成任务视为延误。
- 监控预警:设置自动化的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警报。
数据可用性
最后,数据可用性关乎用户能否方便地访问所需资料。这包括:
- 接口开放:提供标准化的API接口供外部调用。
- 文档说明:编写详尽的技术文档,解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 培训支持: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课程,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公共数据。
以上是对DB31/T 1523-2024《公共数据质量评价要求》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遵循此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共数据的质量,还能促进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